在葡萄的品种当中,本来就有涩味较重与涩味较轻的品种。例如卡本内苏维翁或是莫维多、萨格兰帝诺(Sagrantino)、蓝法兰基许(Blaufrankisch)以及山葡萄等的涩味较重;而嘉美或是仙梭、玛若蕾(Mayolet)或金粉黛(Zinfandel)等则涩味较轻。
形成涩味的来源是一种称为单宁的物质。由于葡萄酒的果皮、葡萄籽以及茶叶当中都含有这种物质,因此红酒(将葡萄皮、葡萄籽与葡萄汁一起发酵的葡萄酒)与茶的味道都有涩味。
在泡茶时如果要让茶汤有涩味,可以用热开水将茶叶长时间浸泡,并且将茶叶与热水搅拌。相反地,如果想要茶汤没有涩味,那么就用低温开水将茶叶稍微浸泡一下,不摇晃茶壶而静静地把茶倒出来。这种时候,我们自然都会知道怎样的涩味才是刚刚好的。配煎饼喝的茶与配羊羹喝的茶,想必当然是后者的茶应该要更涩一点才比较适合。
葡萄酒也是一样。如果都是同一种葡萄,则涩味与温度、时间、搅拌的频率及强度这三项因素成正比。虽然粉红酒和红酒都是用同一种葡萄,但粉红酒的味道却不涩,这是由于在酿造时,只将果皮与葡萄籽做短时间的低温浸泡,然后就将葡萄汁流出、发酵的缘故。
基本上,即使是有涩味的红酒,那也是用人为意志来调整这三项因素而决定出涩味程度的。32℃发酵的葡萄酒要比24℃的葡萄酒味道更涩;浸泡一个月的葡萄酒要比一个星期就将葡萄酒流出的味道更涩;一天搅拌2次的葡萄酒要比不搅拌的葡萄酒味道更涩。因此,“涩”与“不涩”其实是人工因素所造成的。
味道要多涩才是对的?在喝葡萄酒时,任何人都比较偏向单独喝起来刚刚好(也就不要太涩的)就好的葡萄酒,但若只是这样那也太短视了。配饭一起喝的茶和配甜糕点一起喝的茶,所适合的涩味都不会相同。
那么,如果不喝看看,是不是就无法得知葡萄酒究竟会不会涩呢?其实这倒也未必。
有人说想要喝味道不涩的葡萄酒,那么可以挑葡萄品种不涩的葡萄酒。例如卡本内苏维翁、卡本内弗朗(Cabernet Franc)、梅洛、马尔贝克(Malbec)和小维铎(PetitVerdot)等所谓的波尔多品种全部都是属于味道“涩”的品种。希哈或是莫维多也是味道偏涩。奈比欧露(Nebbiolo)以及山吉欧维榭(Sangiovese)也是如此。也就是说,做为高级葡萄酒或是的葡萄酒原料的主要品种,基本上味道都是涩的。会变成这样,那是因为一般的人认为单宁的多寡与品质好坏成正比所致。不过就现实面而言,要能找到(没有涩味)的葡萄酒,对初学者来说也确实不是件相当容易的事。